磬,读作qìng,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。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。“磬”本意是一种打击乐器,用石或玉制成,形状像曲尺。单个使用的叫特磬,成组使用的叫编磬;后来又指寺院中和尚念经时所敲打的铜铸的法器。
因为磬的形状是弯曲的,所以“磬”又比喻人弯腰,表示十分恭敬,如:磬折;又因缢死者似磬悬挂,“磬”也可指缢杀,用作动词;又通“罄”指空、尽。现代汉语中的“罄”与“磬”不能通用。
相关词组有:
离磬[líqìng]:古乐器名。由一系列音频不同的磬组成,按一定次序悬挂在架子上,供打击演奏。
悬磬之居[xuán qìng zhījū]: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。形容家贫如洗,一无所有。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